新闻动态

民间故事: 风月奇案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5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63

清代乾隆年间,苏州城外有个名叫枫林村的小村落。村中住着一位年过三旬的秀才陈文礼,为人正直,却屡试不第,只得在

村中开馆授徒度日。他生得眉清目秀,却因专注于学业,至今未曾娶妻。村中老人常道:"书呆子陈文礼,怕是要打一辈子光棍咯!"

一日傍晚,陈文礼批改完学生作业,踱步至村外的荷塘边散心。忽见一位身着淡粉罗裙的女子立于塘边,月光下,那女子肤若凝脂,眉若远山,美得不似凡人。陈文礼看得呆了,不觉失足,"扑通"一声跌入水中。

那女子闻声回首,掩嘴轻笑:"先生怎么如此不小心?"声音如黄莺出谷,婉转动听。她伸手将陈文礼拉上岸来,自我介绍道:"妾身李月娘,近日刚搬至村东居住。"

陈文礼大窘,连连道谢。自此之后,他常在荷塘边遇见李月娘,二人渐生情愫。不过一月,两人便私订终身。村中人对这桩婚事议论纷纷,有人祝福,也有人疑惑:"这李家姑娘来历不明,又生得过于美艳,恐怕有蹊跷。"

婚后,陈文礼如沐春风,连科举也一举中第。夫妻恩爱,生活美满,唯有一事让陈文礼感到奇怪:每逢月圆之夜,李月娘必定独自外出,直至天明才归。问其缘由,李月娘总是笑而不答,只道:"夫君若真心待我,切莫追问此事,否则夫妻恐难长久。"

一晚,陈文礼实在按捺不住好奇,待李月娘出门后,悄悄尾随。只见她径直走向村后的一座破庙,庙内烛火摇曳,隐约可闻诵经之声。陈文礼躲在窗外,透过缝隙窥视,只见庙中摆着一口棺材,李月娘竟跪在棺前痛哭。

"月娘,时辰到了。"一个阴森的声音响起。

李月娘擦干眼泪,点头道:"我知道了。"说罢,她缓缓解开罗裙,露出雪白的肌肤。陈文礼正惊诧间,只见李月娘的背后竟浮现出一道血红的伤痕,从颈部一直延伸至腰间!

就在此时,一阵阴风袭来,吹灭了庙内烛火。陈文礼惊恐之下,不慎碰倒了门边的香炉,发出"当啷"一声响。

"谁?"庙内传来李月娘惊慌的声音。

陈文礼慌忙躲入暗处。不一会儿,李月娘匆匆出庙,往家的方向走去。陈文礼不敢再跟,急忙抄近路回家,装作熟睡的样子。

次日,李月娘如常,并无异状。陈文礼心中疑惑更甚,决定向村中老者王婆打听。王婆听闻后,脸色大变:"哎呀,你这是撞了鬼了!二十年前,村后庙中曾发生一桩命案,一名叫李月娘的女子被人杀害,凶手至今未曾抓获。据说那女子死不瞑目,常在月圆之夜回来寻找凶手。"

陈文礼听罢,冷汗涔涔。回到家中,他强作镇定,却见李月娘正对着铜镜梳妆,铜镜中竟无她的身影!

"你都知道了,是吗?"李月娘不回头,轻声问道。

陈文礼颤声道:"你…你到底是人是鬼?"

李月娘转过身来,泪流满面:"我本是人,却被人害死。那人是你的同窗好友赵明德,他对我用情不专,我欲与他断绝关系,他便将我杀害,弃尸庙中。我魂魄不散,只为找到凶手报仇。"

"赵明德?"陈文礼惊愕不已,"他如今在京为官,备受皇上宠信!"

"我知道,所以我选择了你。"李月娘苦笑道,"你心地善良,才学过人,我原想借你之手为我报仇,却不想真的爱上了你。"

陈文礼心如刀绞:"那你每月圆之夜所为何事?"

"那是我的死期,每月都要回到死去的地方,重温那痛苦,否则我的魂魄便会消散。"李月娘凄然道,"如今你已知晓,我们缘分已尽,我不愿连累你。"

话音未落,李月娘的身影渐渐变淡。陈文礼急忙上前相拥,却只抱住一团冷气。

"等等!"陈文礼喊道,"我会替你讨回公道!"

自此,陈文礼潜心研究此案,终于找到了当年的关键证人和证据。他冒险进京,将证据呈交御前,皇帝震怒,立即下旨拿下赵明德。赵明德伏法之日,陈文礼在破庙前看到了李月娘最后一面。

"多谢夫君,我终于可以安息了。"李月娘微笑道,"来世若有缘,愿我们再续前缘。"

陈文礼泪如雨下,看着她的身影消散在晨光中。从此,每逢月圆之夜,村后的荷塘边总能看到陈文礼的身影,他静静坐着,仿佛在等待着什么。

村中人都说,陈秀才是被鬼迷了心窍。只有陈文礼知道,那不是鬼,是他今生最爱的人。